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珠语时光

(*^__^*)

 
 
 

日志

 
 

原创投稿:那年那月,陈忠实来给我们讲课  

2016-08-09 22:15:45|  分类: 文友原创投稿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那年那天,陈忠实来给我们讲课

                                                      文 / 朱 珠

陈忠实走了,真的,先生永远走了。

4月29日早上刚上班,在微信群里忽然看到陈忠实去世的消息,我先是一惊,随后脑子便一片空白。我知道先生近年身体不好,但万万没有想到突然就走了。在经过多方查证消息属实后,我坐在椅子上半天回不过神来。之后,万分悲楚地把这个消息发给几位文友,并附了一句诘问:好人、好人啊!怎么就走了,怎么就走了?

说实话,我和陈忠实曾经的接触也就大半天时间,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亲身感受到他作为一位在文学事业上很有建树的大家名人,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很喜爱他的作品,更尊崇他的人品。

20年前的1995年,我在校报当编辑,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已出版发行两年多了,读者的热度仍然不减,许多教职工和学生文学爱好者都希望请陈忠实来校讲课,大家都期盼一睹先生风采,现场聆听先生教诲。我给校领导汇报了这个情况后,首先共同想到的是,陕西高校这么多,咱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专学校,又远在咸阳,人家能来吗?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托人传话邀请,没想到先生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这让我们欣喜万分,激动不已。

讲课日期定在11月1日下午,这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这天中午12点多,我们一行三人赶到省作协大院来接先生。秋末初冬的阳光洒在身上颇有些暖意,院内泛黄的竹子摇曳婆娑,一只小花猫在墙角慵懒地晒太阳,几只麻雀在旁边跳跃觅食。这会儿正是午休时间,先生办公室就在一楼,我们不想过早打扰他休息,就在院子静候。而我却在费力想象先生的容貌、着装,以及办公室里的摆设。这时,先生办公室门开了,一句“你们来了,咋在院子?快进来!”,说得我们所有拘谨一下释然。

先生办公室不很大,除过书架桌子床头摆满各种书籍外和其他办公室没什么两样。见到先生,如若其照片,满脸沧桑却精神灼烁,两眼明亮满含温和,手里夹着一根黑黑的雪茄,身穿一件褪色的雪青色夹克外套,外套里面是有些陈旧的驼色对襟毛衣,总之,看上去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人。先生说他在灶上吃完饭回来,没敢睡,就等我们。

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先生就跟我们一起乘车来学校。一路上,先生老相识似的和我们拉家常,诸如近日的天气、市场的菜价、东关正街老孙家的羊肉泡以及欧洲见闻……不管我们谁说到什么话题,他都有兴趣跟我们畅谈。坐在他的身后,看着他那夹杂着几缕白发的大背头和不时转过头来棱角分明、布满沟壑的脸,听着他那略带沙哑、爽朗、直棱棱的话语,给人一种亲切、谦逊、善良的感觉,没有任何一点名人的架子。我忽然觉得他像一个乐于助人、善解矛盾的居委会主任,像一个慷慨直爽、敢做敢当的生产队长,更像我周围见面就闲谝打嘴仗的非常熟悉的任何一个人。

来到学校,不需休息,先生直接走进讲课的地方。容纳200多人的教室已被闻讯赶来的教职工和学生挤得满满当当,不少学生人在窗外,半个身子从窗子伸进来静候着。雷鸣般的掌声中,先生一落座就开讲了。先生说:“让大家等时间长了。我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讨的题目是:创作、做人与爱国……

  先生的讲课,不,准确的说应当是演讲,用纯正的陕西话,不加任何修饰语,朴实无华,重点介绍了陕西文学创作及“陕西作家群”状况,追溯了陕西文化发展过程及历史渊源,介绍了《白鹿原》的创作过程,比较了中西方文化、国民素质的特点等。在谈文学创作时,先生说:“文学创作很艰辛,必须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更要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就青年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才,先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了详致的讲解。他勉励青年人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和学习生活条件,努力学习知识,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校、爱国、自尊、自强,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专门化人才。

演讲结束,大家纷纷请先生签名留念。先生点着一支粗壮的黑卷烟,长长地吸了一口又缓缓吐出,微笑着掏出几乎和烟卷同样粗长的黑钢笔逐一给每个人的笔记本或作业本上写字。先生很认真,不像有些名人只龙飞凤舞地写上个人名字。而是很工整的先写上一句话,再写上年份和“陈忠实”三个字。比如,对青年学生就写上励志或劝学的箴言或者名句;对教职工则写上敬业、奉献或者为人师表等鼓励褒扬之类的话语,让人看了感到亲切、贴心、热乎。先生讲课两个多小时,又忙不迭地给这么多人签字,我怕累着他,就劝离等候的学生。先生却说,不走不走,都给写。就这样,有30多人得到先生的签名。最后,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毛笔和签字薄,请先生为学校和校报题词,先生稍一思索,便写下“铸造民族之魂”“腾蛟起凤”,并为校报副刊题写刊头“文林”二字。

走出教室,有许多教职工等在门外,想与先生照相合影,先生毫不推辞地说那就照么。30多个人,围着先生,在学校办公楼前留下珍贵的瞬间。

这时已快五点了,我们请先生在学校吃晚饭,先生连连摆手说不用不用,我家里有饭,这么近一会儿就回去了。先生整整一下午忙得没有歇停,连顿便饭都不吃,这让我们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好在学校钟志德书记灵机一动,想起自己抽屉还有两盒工字卷烟,急忙拿出给先生,先生呵呵一笑说,这个我要哩……

 

这些年来,许多稍有名气的人只要一上讲台就张口要报酬,我每每想起我们没给先生一分钱的讲课费,总觉得愧对先生……

这几天,我心情沉重地一遍又一遍翻看当年先生的题词、与先生的合影照片以及报道和刊载先生讲课内容的报纸。二十年的时光虽使这些珍贵的东西有些泛黄,但我依旧能闻到先生题词的墨香,依旧能回想起和先生在一起的激动场景。先生时而娓娓道来、轻言细语,时而慷慨激昂、斩钉截铁的讲课声不时在耳边回响。我看到先生在抨击不良社会现象时凌厉的目光,我看到先生讲到对祖国的爱和赞美时脸上洋溢的真诚与兴奋,我还看到先生对一位拿着笔记本怯怯地站在旁边想让他签名的女生说:快过来,我给你写,立了半天了……这,分明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和关怀。

现在,先生走了,留下巨著《白鹿原》及许多美好的回忆永远地走了。我和先生的接触虽然很短暂,但先生的作品和人品都给我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巨匠已随白鹿去,文坛永留忠实名。愿先生在天堂一切都好!

  评论这张
 
阅读(4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